觀湖借助民生微實事項目傳承客家傳統(tǒng)文化。
上圍藝術村藝術家發(fā)揮自身藝術特長,積極參與民生微實事項目,推動社區(qū)共建共融共享。
寶安日報2019年03月01日訊 (龍華新聞記者 徐蔚昕 通訊員 李飛/文 記者 陳建華/圖)記者從2月27日召開的觀湖街道2019年社區(qū)民生微實事工作推進會上了解,今年該街道首批134項民生微實事項目中,與文化相關的服務類、工程類、實物類項目受到市民熱捧,超過項目總量的一半,眾多接地氣的“文化惠民”項目讓觀湖更有品質、更具活力。
據了解,觀湖街道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眾多具有地方特色、在區(qū)、市及至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的精品文化項目。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民眾對文化需求也呈爆發(fā)式增長,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趨勢。為精品化、精準化、精細化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有效對接群眾文化需求,全面提升市民文化素養(yǎng)和城市文化品位,觀湖街道在今年首批民生微實事項目中,精挑細選了70多項與文化相關的服務類、工程類、實物類項目,為市民打造觸手可及的“文化圈”,帶來充滿正能量的“文化精品”。
作為重點推進的精品項目——樟坑徑社區(qū)上圍藝術村“小小設計師”項目,借助上圍藝術村這張文化名片,通過駐村藝術家的思維和視角,帶領社區(qū)小朋友發(fā)展自身的設計思維,使用各種剪紙、線條、木質材料、塑料、生活廢棄品等進行手工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同時,通過活動讓駐村藝術家與村民之間進行互動,促進上圍藝術村的共建共融共享。
鷺湖社區(qū)則針對轄區(qū)商品住宅小區(qū)、高新科技企業(yè)聚集的特點,推出小小科學館——未來科技環(huán)保主題體驗館項目,以社區(qū)居民,特別是青少年、老年人等多層次的不同人群為科普服務和健康教育對象,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展覽、科普知識講座和宣傳活動,滿足基層科普需求,擴大科普教育覆蓋面,推進科普場館、學校、社區(qū)科普教育的有機結合。
觀湖街道舞麒麟有200多年歷史,在四鄰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觀城社區(qū)“小小麒麟舞”青少年傳承客家麒麟舞計劃,立足地域特色、挖掘傳統(tǒng)文化,通過招募30名社區(qū)青少年,組建馬壢青少年“小小麒麟隊”,以帶動更多年輕人傳揚、傳播和傳承客家麒麟舞,打造社區(qū)獨有的文化服務特色品牌。眾多包容性強、涉及面廣、主題鮮明、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惠民項目,為市民帶來歡樂,也為地方民間藝術的傳承、發(fā)展提供了舞臺,進一步提升了觀湖的魅力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