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灣口岸人行天橋建成啟用!人在橋上走如在畫中行
深圳特區(qū)報2019年04月14日訊 在深圳灣口岸,一座全長310米的藍色S型人行天橋橫空出世,連通口岸公交站、停車場、海關大樓和聯檢大樓。這座天橋已經正式建成啟用,為市民提供更安全舒適的出行環(huán)境。天橋兩側種植的簕杜鵑已經盛開,行走在天橋上宛若漫步景觀長廊。
架起一座橋,打開一扇窗。深圳灣口岸人行天橋是口岸重要交通設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交通運輸局和南山區(qū)委區(qū)政府大力支持,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全力推進,歷時一年多時間高質量建成,打造了這座“民心橋”、“創(chuàng)新橋”和“景觀橋”。
“民心橋”橫跨東西,連通口岸公交站和聯檢樓
深圳灣口岸于2007年啟用,原規(guī)劃承擔出入境貨運交通,兼顧部分客運功能。隨著深圳灣口岸出入境客流快速增長,客流量與車流量遠超設計能力。再加上深圳灣口岸區(qū)域交通復雜,客流量大且缺乏專用人行道,“人車混行”亂象頻現。這樣不僅存在安全隱患,也加劇片區(qū)交通擁堵。深圳灣口岸交通綜合整治勢在必行,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市、區(qū)兩級政府及時啟動深圳灣口岸交通綜合整治工程,包括將地鐵13號線引入口岸、新建口岸公共交通樓和深圳灣口岸人行天橋等。其中,建設人行天橋是改善口岸內部慢行交通環(huán)境的重要舉措,更是提升深圳灣口岸城市窗口形象的重要舉措。
該項目于2016年底啟動,于2017年9月完成項目規(guī)劃設計。根據規(guī)劃設計,長310米的人行天橋大致成“S”形,橫跨口岸出入境貨車通道、西三路、消防一道、西部通道側接線、消防三道等道路上方,連通口岸公交站、停車場、海關大樓、聯檢大樓以及正在建設的地鐵站。
“創(chuàng)新橋”連創(chuàng)5項第一,歷時一年高質量建成
深圳灣口岸內人流車流密集,施工中如何減少對交通的影響,這是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在空間上,建設單位優(yōu)化施工圍擋設計,盡量不占用機動車道施工。在時間上,建設單位將無噪音工程選擇在夜間口岸關閉后施工。此外,橋梁主體全部在工廠預制加工好,之后將成品運輸到施工現場,等到深夜車流量少時再進行安裝。深圳灣口岸人行天橋建設涉及多個部門,為此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協調了口岸、邊檢、海關、交警等十多個部門,各部門統(tǒng)一認識、同心協力推動項目建設。
為盡快建好天橋服務城市發(fā)展,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組織施工單位創(chuàng)新施工工藝,采用旋挖鉆機沖孔,一個半月完成了58條長樁基施工。在主梁吊裝過程中,施工單位采用德國最先進吊裝設備,克服了55米單跨徑鋼桁梁大跨徑、超高空吊裝困難,歷經45天完成吊裝。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督促參建單位全面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成功面對“山竹”超強臺風的考驗,保證了天橋建設安全。
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歷時一年的時間攻堅克難,確保天橋高質量建成啟用。新落成的深圳灣口岸人行天橋連創(chuàng)5個第一,橋長310米、為南山區(qū)人行天橋第一長,整座橋梁配建14部電梯、便民電梯第一多,58根樁撐起天橋、創(chuàng)下單座天橋樁基數量第一多,此外還創(chuàng)下了樁基長系比第一大、單跨徑鋼桁梁第一長(55米)。
橋梁兩側鮮花盛開,口岸增添“景觀橋”
新建成的口岸人行天橋造型優(yōu)美,橋梁兩側種植的勒杜鵑花已經盛開,姹紫嫣紅宛若一座“景觀橋”,市民游客走在其中還能欣賞到不遠處的現代化濱海城市風景。據介紹,作為全市首批引入景觀審查的天橋之一,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恪守工匠精神、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將天橋的實用性和景觀性一體化考慮。橋梁設計融入公園化設計方案,橋身整體線條流暢輕盈,藍色的遮陽避雨頂棚融入造型,橋廊兩側四季可以擺放鮮花盆栽。
值得注意的是,這座天橋建設過程中,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嚴格管控施工質量。天橋上每一處施工質量都嚴格管控,特別是地板磚之間的空隙有嚴格標準,橋梁伸縮縫之間也進行美觀設計。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xù)將加強天橋的管養(yǎng)維護,為市民旅客提供更高品質的慢行交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