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討論短視頻的問題,不僅僅是在討論短視頻。在此之前講一個加繆寫的小故事:
一個人離開捷克農(nóng)村25年后,帶著財富、老婆和一個孩子回來了。他的母親和妹妹在家鄉(xiāng)開了個旅店。為了讓她們吃一驚,他把老婆孩子放在另一個地方,自己到了母親的旅店里。但母親沒認出他來。所以他想開個玩笑,租了個房間并亮出他的錢。夜里,他母親和妹妹用大錘把他打死,偷了他的錢,把尸體扔進河里。第二天早晨,他妻子來了,說出丈夫的姓名。母親上吊,妹妹投井。
這個故事如果被看成一個劇本,會是一個很好的短視頻題材——有人物、有沖突、有話題、有表演空間?,F(xiàn)實中,這樣的短視頻頗受歡迎,有很大可能成為流量爆款。那么有個問題來了,這樣的題材要么編、要么演,屬于可遇不可求的珍貴素材,該如何一直擁有呢?
5月17日18時許,在深圳地鐵7號線上就上演了一出帶有沖突與人物的短視頻案例。演員和拍攝者共有5人,他們中的一個人大喊“所有人全部趴下,小心地雷”,其他人配合表演趴倒,并負責拍攝。滿車廂的乘客受到驚嚇,造成現(xiàn)場公共秩序和地鐵營運秩序嚴重混亂。而這5人的動機便是為了讓自己上傳的短視頻贏得更多流量。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流量所可能帶來的利益自然也是可估測的。這也折射出社會上兩種較為極端的心理,一是為了流量而不擇手段,二是為了看熱鬧而享受于圍觀的快感。這兩種心理(人群)可謂是相互依存的。
加繆所寫的故事其實也是由真實的新聞事件改編的,沖突與人性是吸引觀眾最大的籌碼,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兩大因素。但僅僅是為了吸引眼球和獲得流量,就不惜對公共秩序和公眾心理造成傷害,無疑突破了做人的底線。如果人人都以“表演”沖突的方式去賺取利益,如果人人都在“演員”的路上樂此不疲,短視頻自身也在倫理缺失的舞臺上狂舞,那么短視頻時代也將陷入一個喧囂的怪圈,它將失去信任,最終成為自身的終結(ji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