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3年6月13日訊(記者 常軍平)6月1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指導,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MOCAUP,簡稱“深圳兩館”)、北京天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元境——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首站”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正式開幕。
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主題為“元境”,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策展人,助理策展人為孫冬冬,4位(組)藝術家受邀參展,分別為劉佳玉、王郁洋、徐累、AT小組(中央美術學院科技藝術研究院與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聯合項目,AT小組藝術家成員為:李妍、陳治、管伊銘、陳厚聞、陸飛、彭家園、雷劍豪、劉一晨、閆亮亮)。
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助理策展人孫冬冬導覽。
據悉,“元境”基于“人—技術—自然”的當代人類境況,將“境”作為詮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原理的觀念之一,并從“元(Meta)”所揭示的回溯與超越的文明視角,通過四位(組)藝術家的新媒體藝術實踐,以“造境”的美學方式,在情與景、虛與實、心與物的對應關系中,展現中華民族在認識與建構世界的歷史過程中的內在動力與智慧結晶,在新時代的文明回聲中,思考人類共同的未來。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張子康。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張子康在致辭中表示,深圳是一個科技發(fā)展水平始終處于前沿的城市,巡展首站落地深圳與整個城市的藝術文化氛圍、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特別契合,這種關聯讓展覽衍生出多層次的社會意義,打開了更多公眾對于藝術的認知。深圳兩館同期展出其他展覽與本次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彼此互動,與城市文化發(fā)展同頻共振。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參展藝術家用不同的代際視角、文化背景和知識結構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形成鏈接,推動了展覽研究的整體解讀。
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助理策展人孫冬冬提到,不同代際參展藝術家之間對話性與共同性體現在如何認知與呈現這個世界的方式,他們都試圖在對既有的信息重新編碼,并且在編碼的過程中,讓我們看到我們與萬事萬物存在一種內在的聯系。
王郁洋,《四分之一(節(jié)氣)》,2021年,裝置(樹脂、黃酮、紫銅、青銅、不銹鋼、樹),800cm x 260cm x 400cm。
王郁洋,《王郁洋#:雪人》,2021年,“回元變影,晚暉幽蘭,覆我紫墻,藏我金城,與氣混合,莫顯我形”,裝置(水泥、黃銅、紫銅、不銹鋼、鐵),265cm × 190cm × 285cm。
中鴻創(chuàng)藝(北京)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東在致辭中談到,作為本次展覽的承辦單位,在執(zhí)行這個國家項目的過程中,整個團隊克服了很多困難,最終讓展覽在意大利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如期呈現。今天展覽來到深圳這座科技創(chuàng)新的前沿城市,也希望展覽也能去其他城市,讓更多國內觀眾看到科技與藝術的創(chuàng)意結合與互動。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丁中元在致辭中表示,正值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yè)博覽交易會在深圳舉辦,今天深圳兩館又迎來了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首站巡展的開幕。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當今規(guī)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雙年展之一,也是各國展示當代藝術發(fā)展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其在人文理念和深圳文化發(fā)展都具有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特點。深圳是一座充滿活力、開放包容的城市,近年來,這座城市正在形成以藝術創(chuàng)新和社會文化發(fā)展為責任導向的當代文化生態(tài)。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深圳巡展,是深圳堅定文化自信,堅守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的生動實踐。
徐累,《興會》,2022年,裝置(亞克力,金屬材料,電動軌道),266cm x 350cm x 48.5cm。
中國對外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穎琳在致辭中提到,這次在深圳舉辦本次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回首展,將為觀眾提供不同于意大利的觀展體驗。通過將更多展覽的延展內容帶到深圳,期望今后能與深圳兩館達成更多合作,也希望展覽從深圳走向其他城市。
劉佳玉,《虛極靜篤》,2021年,人工智能、3D打印、3D投影、實時渲染,尺寸可變。
AT 小組(中央美術學院科技藝術研究院與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聯合項目),《叢林》,2022年,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鏡面打印,尺寸可變。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館長顏為昕總結道,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展覽主題為“元境”,展覽的作品以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為主要藝術媒介,這與深圳的城市發(fā)展和文明特質深切契合:當代藝術與人工智能、城市創(chuàng)新互為賦能。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所代表的中國思考和態(tài)度向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藝術家及社會的窗口,也為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給出了中國答案。
據悉,展覽將持續(xù)至7月23日。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